顯示具有 工管知識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工管知識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7年8月28日 星期一

9個讓你變窮的原因

以下的九點都說得對,對於很多人來說也變成了一種習慣。大家共勉。





1. 猶豫不決

不做不會錯,但不做的話永遠不會得到甚麼,只會原地踏步。有時做錯,並不代表失敗,而是找到一條不能成功的路,獲得的經驗會令下一次成功更易達到。

2. 拖延

就是逃避和懶惰。定了一個目標後,最好開始的時間就是現在,無論只是去google search一下搜集資料,或是用十至二十分鐘做freewriting,做少少planning,也比等一下才開始好。

3. 三分鐘熱度

因為堅持的過程是充滿挫折,充滿uncertainty,所以我們會找藉口給自己放棄。解決辦法,就是把要達成目標要做的事細分,然後列舉出來,看看有甚麼事是可以現在就做,又容易做的,也可以用checklist讓那些剔剔鼓勵自己堅持下去。

4. 害怕拒絕

你不問就永遠得不到答案,你不叩門,門不會自己打開,就算給拒絕了,得個明白,就可以專心去找下一個機會。不恥下問這個成語的由來是我國偉大思想家孔子,他有一個話譯了做英文令我不生受用(很諷刺地我找不到中文原句):"The man who asks a question is a fool for a minute, the man who does not ask is a fool for life"

一個能放下自尊去做事情的人,是尊重目標成果導向的人;而把自尊心放在第一位的人,總關注在他人對自己的態度。一個人越是百無一用,就越執念於無足輕重的底線與小自尊心(「玻璃心」)。

5. 自我設限

未先去做,先否定自己,找一堆不付出努力的理由,結果是平庸與低成就。正確的態度是,專注在怎樣去把任務達成,而不是去找不能完成的藉口,就算最終不能完成任務,也比浪費了給自己突破的機會強。

避免失敗帶來的挫折感,可能令你一時感覺良好,但只會令你一世原地踏步。

6. 逃避現實

營做自己的小世界,發白日夢,沉迷游戲或小說,這些都令人一時安逸。但你要知道,你不在現實世界用心經營,你只會離現實越來越遠,慢慢給身邊的人離棄。

7. 總找借口,錯不在我

怕承擔,是因為沒有堅定的信念。你一定要勇於承擔,才會積極去解決問題,並去尋求將來避免同樣錯誤的方法。要相信,每一個錯誤都是學習的機會。在糾錯的時候,不要把焦點放在人身上,而是放在事上,那就會減少消極的態度。

8. 害怕,謹小慎微的懦弱

害怕付出了沒有回報,害怕受到別人的批評,只會令你不敢做。你不做,就不會有作為。所有成就,都是經過付出,而敢於付出,是因為不怕付出了沒結果。你看到一些網紅、一些藝人,以為他們只是靠運氣,但其實,他們勇於踏出第一步,勇於去做,勇於在每一個得來不易的機會中奮鬥,實在比很多坐着甚麼都不敢做的人強。

不要以為可以等到天時、地利、人和結合了才一擊即中,這只是天真的想法。現實是,你要不斷出擊,不要放過每一次的機會,你就會慢慢發現,天時、地利、人和會自己走過來助你成功。一個人得到成功,很多時並不是這個人看到甚麼特別機會,而是他堅持屢敗屢戰的成果。

9. 拒絕學習

學習需要費腦力,和自己鬥爭,很痛苦。不過,每天從早忙到晚,拖著疲惫身子回家的人,才會感到生活的充實。因為他知道,經過一天的辛勞,明天的他會比今天的他有更多的知識、經驗、財力,活在一個更好的世界裡。

查理芒格說過,你要確保你每一天在睡覺時比你剛剛起床時更加聰明。保持着每日學習,知識和經驗就會複式增長,像滾雪球般越滾越大,你就會變成一個越來越厲害的人。

如何把失敗變得有價值?

失敗這件事是好是壞,取決於你能否從中收穫價值。那怎麼做才能從失敗中獲得好的經驗呢?

  1. 把「失敗」的概念替換成「暫時不成功」,面對挫折的時候,就會更加淡定。短時間內,沒人能輕易擺脫失敗,不過這個糾正觀念的小技巧,已經足夠幫助你緩解焦慮了。
  2. 培養「失敗是用來給我們提供回饋」的意識,回饋越有效,這個失敗越值得。回饋要想有效,就要滿足以下三個條件:及時,一旦不對立刻指出;對事不對人,錯了就改;錯誤的代價很小。
  3. 最好的失敗,是在「沒有人看見的時候偷偷跌倒」。所以,產品在推向市場前,可以先搞個小範圍的內部測試;個人公開表演或者演講前,可以先在朋友面前多演練幾次。
  4. 試著用旁觀者的眼光審視自己的失敗,沒辦法做到時,就去尋求別人的意見。
  5. 學會提前思考失敗。遇到很難但可能實現的想法時,首先思考,可能導致這個項目失敗最大原因是什麼。如果這個原因推翻了想法,謝天謝地;如果不能推翻,代表項目沒有致命缺陷,那就繼續討論其他暴露出來的需要解決的問題。
  6.  運用「拋物線」思考,在失敗前轉彎。管理哲學家查理斯·漢迪說,每個公司的領導者都應該在辦公室畫一道拋物線,天天想一想你的公司目前處於拋物線的哪個地方,在左邊還是在右邊。個人的成功往往也是這樣,當你特別順的時候,你應該提醒自己,我已經離右邊那半條線非常近了,這個時候你需要幹一件事——培育一條新的拋物線。
  7. 凡事做記錄,包括失敗。任何人都會遇到難題,解決難題就進步了。記錄的過程中還可以再一次思考,進步會更快。
  8. 如果一次失敗讓你一直陷在挫敗感中,那就可以試著把這段時間所有的經歷和感想改編成一個故事。當你跳出感性情緒的支配,開始動用理性思考,會逐漸變得從容。
  9. 面對陷入失敗的朋友,要說正確的話。比如你可以這麼說:「我聽說了你的事,如果有什麼我能幫忙的,我隨時都在。」這是心理學家研究的結果,面對別人的不幸,正確的說話方式一共兩句,第一句向他確認,你已經知道了他的不幸;第二句,提出幫助。
  10. 從失敗的創傷中走出來,你可能會在五個方面收穫成長:發現自己的力量、知道感激、獲得更深入的關係、發現生命的意義、找到新機會。這在心理學上叫做「創傷後成長」。
  11. 面對失敗,請記得尼采說過的:「凡不能毀滅我的,必使我更強大。」 

2016年12月17日 星期六

億萬富豪分享10個成功之道

人人想發達成為富豪,英國學者沙哈(Vikas Shah)訪問多位億萬富豪,並歸納出10大致富要訣,原來並非完全是「不可能的任務」。
找出你的熱忱大部份億萬富翁當初都沒想過「發大達」,他們只是找到非常熱愛的事物,再遇上適當時機而獲得成功。
夠強韌你必須擁有不屈鬥志,無畏挫折,要準備好接受失敗,亦要準備好走出舒適的溫室。
別追求財富大部份億萬富豪創業時,都並非為了追求財富,只是想發明革命性技術、解決問題、改善生活等等,他們希望改變世界,這是他們的動力。
注重健康外界誤以為富豪都是工作狂,但其實很多富豪都十分注重健康,他們睡得好、吃得好、注意休息,確保自己處於最好狀態。
思考如何幫助別人大部份富豪都極具愛心,不但積極改善生活,亦會致力做善事,覺得這是道德上迫切要做的事情。
要有長遠眼光很少億萬富豪只放眼目前,他們大部份都會想著如何令自己的事業即使在他離開後仍可持續發展。
懂得如何執行創意很重要,但即使你極具創意,並不代表你能妥善執行,一名億萬富翁曾說「有偉大創意確實好,但你必須執行」。
注重團隊精神每一個億萬富豪都將自己的成功,歸功於他的團隊,要賺到大錢必須有一支出色的隊伍,憑藉自己的眼光推動及帶領團隊,因此你必須擁高情緒智商。
持開放態度尋找導師每一個富豪背後都有一個導師、指導或一個密友,讓他們能完全信任,沒有人可以無所不曉,保留空間接受挑戰很重要。
做自己不要嘗試模仿其他人,要做回自己,維珍集團創辦人布蘭信(Richard Branson)形容自己「我是一個討厭領呔的冒險家、慈善家和麻煩製造者,相信可把意念變成現實」。
英國《每日郵報》

http://hkm.appledaily.com/detail.php?issue=20161217&guid=56056511&category_guid=10793140&category=instant

2013年6月25日 星期二

Steve Jobs Quotes

#1
“Your work is going to fill a large part of your life, and the only way to be truly satisfied is to do what you believe is great work. And the only way to do great work is to love what you do. If you haven’t found it yet, keep looking. Don’t settle. As with all matters of the heart, you’ll know when you find it.”

#2
"Design is not just what it looks like and feels like. Design is how it works."

#3
“Creativity is just connecting things. When you ask creative people how they did something, they feel a little guilty because they didn’t really do it, they just saw something. It seemed obvious to them after a while.”

#4
“It’s really hard to design products by focus groups. A lot of times, people don’t know what they want until you show it to them.”

#5
"Good artists copy, Great artists steal"


Thought-Differently

http://www.freemake.com/blog/steve-jobs-quotes/

2013年3月12日 星期二

亞洲首富李嘉誠在深圳的演講

"亞洲首富李嘉誠在深圳的演講:

【1:我沒口才】錯:沒有人天生就很會說話-台上的演講大師都是背後演練了無數次的結果。

【2:我沒錢】錯:不是沒有錢-而是沒有賺錢的腦袋且花掉了-花在沒有投資回報的事情上面。花在吃喝玩樂上-所以讓自己入不敷出。周而複始-沒有計劃-得過且過。 ...

【3:我沒有能力】錯:不給自己機會去鍛煉-當別人很努力的學習-很努力的積累-努力找方法-而大部份的人每天就只做了一點就覺得乏味。

【4:我沒有時間】錯:別人看書學習聽音樂-但大部份的人在看電視-玩遊戲消遣虛度。

【5:我沒有心情】錯:心情好的時候看電視打麻將-心情不好的時候在家喝悶酒抽煙上網。若要長期心情好-就要打破慣性-做不喜歡的事。

【6:我沒有興趣】錯:興趣是什麼?吃喝玩樂誰都喜愛?沒有成就哪來的盡興!沒錢拿什麼享受生活!享受到老呢?

【7:做事時總喜歡說我考慮考慮】錯:不要考慮了-做對的事-堅持做10年?ㄧ定會成功。

【成功和失敗都是一點ㄧ點積累來的】"

2013年1月7日 星期一

態度和習慣是成敗得失關鍵

你喜歡挑戰,方法就越来越多;
你喜歡放棄,借口就越来越多;
你喜歡感谢,顺利就越来越多;
你喜歡抱怨,煩腦就越来越多;
你喜歡拼搏,成功就越来越多;
你喜歡逃避,失败就越来越多;
你喜歡分享,朋友就越来越多。
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真是如此因果关系!

2012年12月3日 星期一

破解你的“百萬富翁密碼”


在《百萬富翁的思維》(The Millionaire Mind)一書中﹐斯坦利(Thomas Stanley)寫道:“擁有高度創造性智慧的百萬富翁通常能正確地做出一個十分重要的職業生涯決策:他們會選擇一個能賺到很多錢的職業﹐而這個職業通常又是他們所熱愛的。請記住﹐如果你熱愛自己所做的工作﹐你的生產效率就會很高﹐你的特殊創造天賦也會顯現出來。”
斯坦利也從反面論述了這一觀點:“正如大多數百萬富翁所述﹐若將許多努力投入與個人能力不匹配的工作中﹐其直接結果便是壓力。如果從事與你的資質不吻合的職業﹐無論是心理還是生理上都會感覺更困難﹑更吃力。”

以下是你要走的第一步﹐做一做筆者所著《百萬富翁密碼》(Millionaire Code)一書中的小測試。該測試是根據榮格(Carl Jung)的性格類型和邁爾斯-布里格斯(Myers-Briggs)的16種性格類型設計而成的。

請做一下這個由四部分組成的簡單測試﹐找到你的四字母“百萬富翁密碼”。之後﹐你可以按圖索驥﹐查看邁爾斯-布里格斯的16種性格類型﹐探索與適合你的新職業選擇相關的一些具體信息。
這項測試看起來可能和你多年前做過的某個測試差不多。但情況會發生變化﹐所以請以開放的態度接受你身上發生的巨大變化。你不會是第一個離開銀行﹐去做藝術家﹑珠寶設計師或記者的金融從業者﹐但你也許會成為最快樂的那一個。
這項測試非常簡單﹐沒有艱澀的心理學術語。請憑直覺依次從以下四對字母中挑選出一個與你的情況(而不是工作﹑社交場合中其他人﹐甚至家人對你的期望)最為吻合的字母。你將會認識到真正的自己是什麼樣的:

1.外向型還是內向型?(E或I)
如果可以選擇﹐你更希望生活在什麼樣的世界里呢?我們都希望二者兼有﹐但外向型的人更喜歡溝通﹑社交﹐與人聊天和傾聽。內向型的人則更喜歡他們自己的內心世界──較之與現實世界打交道﹐他們更愛獨處﹑閱讀﹑安靜地思考﹐在自己的內心世界里生活和解決問題。

2.感覺型還是直覺型?(S或N)
你是如何運用信息的?我們都用視覺﹑聽覺﹑觸覺﹑味覺和嗅覺這五感來獲得具體數據。然而﹐感覺型的人隨後會將新數據與過去的信息進行對比。而直覺型的人則以未來為導向﹐他們從原始數據中看出意義﹑可能性﹐並加以概括。感覺型的人更依賴數據。直覺型的人則更依賴預感﹑概念和靈感。

3.思維型還是情感型?(T或F)
你是如何做決定的?思維型的人希望做正確﹑公平﹑公正的事情。他們往往比較客觀公正﹐運用邏輯﹑理性思維和推理。而情感型的人則比較主觀和個人化﹐他們做決定的依據是個人價值和換位思考﹐是為了讓自己和他人在工作﹑家庭和世界中感到愉快。

4.判斷型還是感知型?(J或P)
你更喜歡什麼樣的日常生活方式?判斷型的人喜歡井然有序﹑有組織的生活方式﹐要有日程安排﹑計劃﹑待辦事項﹑清單﹑須完成任務以及特定目標。感知型的人則重視順其自然和靈活的目標﹐能夠輕鬆地適應新的局面。他們更喜歡在變化的環境中保持選擇方案的靈活性(通常會保持到最後時刻)。

你與真實的自我合拍嗎?你是否在給自己製造壓力﹐為你的命運﹑你生命的意義蒙上陰影?如欲進一步瞭解:請看一看16種性格類型﹐讀一讀與你的四字母密碼相對應的描述。比方說﹐我是INFP型﹐是一個尋找生活意義﹐尋求讓世界變得更美好的理想主義者。

你的四字母“百萬富翁密碼”是什麼?你可以從邁爾斯-布里格斯16種性格類型中找到與你的特定性格相關的具體信息。讓我們先從與16種性格相關的大類說起﹐這其中包括你的性格類型。

系統策劃者(ENTJ﹑ENTP﹑INTJ或INTP)

這裡面沒有羞怯的人。你是聰明﹑精力充沛的開拓者﹐熱愛智力挑戰﹐會為完善程序﹑系統等而夜 以繼日地工作。你為實現夢想﹑改變世界而奮鬥﹐因此你的決策依據是實現所有人整體利益的最大化(而不是任何特定的個人)﹐你會在情感和堅守的底線之間取得 平衡。你往往是人群中的首領。
職業路徑:像你這樣的領導者遍及各行各業。擔任公司高管﹑銀行經理或辦公室經理﹑籌款人﹑醫院管理者或銷售經理可能會讓你這樣的精英感到愉快。

守成者(ESTJ﹑ESFJ﹑ISTJ或ISFJ)

你是美國企業界的中流砥柱﹐你更關注現在而非過去﹐但著眼於未來。你愛做計劃﹐會定期投資401(k)中最保守的項目以及你所在工會的養老基金﹐此外﹐你很可能會為孩子投資大學學費儲蓄計劃。你偏好安全﹑保險和秩序。
職業路徑:讓你感覺最愉快的是有清晰規定﹑結構森嚴的大型組織環境﹔也可以是警務機構或軍隊。公司里任何職位你都適合﹐你可以擔任主管﹑經理﹑高管﹑技術專家或員工顧問。

獨立創造者(ESTP﹑ESFP﹑ISTP或ISFP)

你更喜歡為自己工作﹐而不是為雇主工作﹐你也愛幫助和取悅他人。你不介意變通一些規則﹐也不介意做一個獨立工作的人。壓力﹑意外和自由讓你的生活變得完整!
職業路徑:運用你的創業精神來啟動自己的事業﹐哪怕只是兼職也好。你也許可以從經紀公司入手﹐因為在經紀公司你可以自行控制工作量和工作時間。
有富餘的時間和金錢?你可以通過加盟Mrs. Fields或塔可鐘(Taco Bell)這樣的特許經營店進行投資理財。也可考慮從事一些抽取傭金﹐自己給自己做老板的職業﹐比如房地產經紀人﹑作家﹑廣告經理﹑旅遊代理人和銷售職位。

開路者(ENFJ﹑ENFP﹑INFJ或INFP)

你願意幫助弱者﹐對人抱有同情心﹐這使你成為了所有人的激勵者。你對工作﹑生活和其他人的潛能抱有理想和激情。你是為啟發﹑鼓勵和激勵他人而生的。你擁有很強的心靈直覺﹐在閱讀肢體語言和捕捉他人感受方面擁有出色的直感和能力。
職業路徑:社會工作﹑教學﹑公共關係﹑職業生涯和指導顧問以及人力資源專員等職業的性質都適合那些關愛和同情他人﹑需要與人交往和本能地渴望創造和諧與和睦氛圍的人。

如欲瞭解更多:請看看筆者的《百萬富翁密碼》一書﹐瞭解有關16種性格類型的詳細信息。你可以找到自己的性格類型。一定要讀讀斯坦利的《百萬富翁的思維》以及白金漢(Marcus Buckingham)的書﹐建議先從《你需要知道的一件事》(The One Thing You Need to Know)開始讀:“確定什麼事情是你不喜歡做的﹐然後停掉它。”接下來﹐請研讀白金漢有關“優勢測評”的書﹐找到你愛做的事情並專注地去做。

保持耐心。到時候你自然會知道該做什麼。我在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投資銀行部門工作的許多年里﹐一直在電視藝術與科學學院(Television Academy)和演員工作室(Actors Studio)等地方參加寫作﹑導演和表演研習班﹐我製作的一個電影短片獲得了一項金獎。
然後有一天﹐我突然意識到行動的時機已到。離開投資銀行業不久之後﹐我成為了一名報紙編輯﹐隨後在金融新聞網(Financial News Network)擔任高管﹐之後又做了財經記者。這是我做過的最佳決策。保持耐心﹐做好準備﹐你會意識到什麼時候是合適的時機﹐你會知道的。
不論你做什麼﹐都不要在奇跡發生前五分鐘放棄你的夢想。請牢記斯坦利在《百萬富翁的思維》一書中所說的話:“如果你熱愛自己所做的工作﹐你的生產效率就會很高﹐你的特殊創造天賦也會顯現出來。”

再推薦兩本必讀書:布里奇斯(Bill Bridges)的《轉變》(Transitions)和西內塔(Marsha Sinetar)的《做你愛做的事﹐財富自然會來》(Do What You Love, The Money Will Follow)。

撰稿﹕MarketWatch Paul B.Farrell

http://hk.finance.yahoo.com/news/%E7%A0%B4%E8%A7%A3%E4%BD%A0%E7%9A%84%E7%99%BE%E8%90%AC%E5%AF%8C%E7%BF%81%E5%AF%86%E7%A2%BC-041916146.html

2012年7月7日 星期六

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

即是見到能力比自己高的人便要思考怎樣和他們有同等能力;而見到能力不佳的人便要自己反省會不會犯他們的問題。

2012年6月20日 星期三

成功是一位貧乏的教師

"成功是一位貧乏的教師,它能教給你的東西很少。"富爸爸總是這樣說,"我們在失敗的時候,學到的東西最多。因此不要害怕失敗,失敗是成功之母。沒有失敗,你不可能成功。那些不成功的人是永遠沒有失敗過的人。"

2012年4月26日 星期四

助你成為百萬富翁的10句箴言


沒錯﹐機會在敲響美國投資者的大門。前不久﹐芝加哥調研公司斯佩特蘭集團(Spectrem Group)發佈了最新的美國百萬富翁年度報告。該報告顯示﹐去年美國新增了約20萬百萬富翁﹐百萬富翁的總數達到了860萬。

雖然這個數字仍低於2006年高峰時的950萬﹐但伴隨道指在第一季度反彈994點(8.1%)﹐這個消息依然令人鼓舞。這兩則消息顯然都是預示復蘇的積極跡象。

簡而言之﹐你也可以成為百萬富翁。這完全取決於你的頭腦、態度和意念。只要你想成為百萬富翁﹐你就可以。入門秘訣就是:管理好你的心智。


數十年的從商經驗以及多年來關於行為經濟學和心理學的論著讓我對
一個簡單的真理深信不疑:成為百萬富翁完全取決於一個人的心智﹐與所謂的造富技巧、工具或規則並無多大關係。

事實上﹐你可以拋卻所有通常的方法:資產配置﹐選股策略﹐儲蓄計劃﹐編制預算﹐等等。確實﹐這些都是專家們所強調的東西。但你若沒有擺正心態﹐一切就都是空談。

說實話﹐我讀過不少如何成為百萬富翁的書﹐諸如《百萬富翁的智慧》(The Millionaire Mind)、《一夜暴富》(Instant Millionaire)、《自成百萬富翁》(Automatic Millionaire)、《鄰家的百萬富翁》(Millionaire Next Door)、《一分鐘百萬富翁》(One-Minute Millionaire)等等。本人也寫過兩本──《百萬富翁密碼》(The Millionaire Code)和《百萬富翁冥想》(The Millionaire Meditation)﹐我還在華爾街做過投資銀行家﹐老東家是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

但這些都引導我得出一個簡單的結論:成為百萬富翁真的完全取決於你的內心。僅此而已﹐別無任何理由。只要下定決心成為百萬富翁﹐不管是在熊市、經濟低潮還是牛市﹐你的願望都能夠實現。

幾十年來我總結出10句箴言﹐可以幫助你成為美國的下一位百萬富翁:

1. 不要光盯著錢看

富達投資(Fidelity)的彼得•林奇(Peter Lynch)常說﹐如果你每年花上15分鐘研究經濟﹐其中10分鐘都是浪費的。理財顧問瑞克•埃德爾曼(Ric Edelman)為撰寫《平凡人﹐非凡財富》(Ordinary People, Extraordinary Wealth)調研了5000位百萬富翁﹐發現百萬富翁每天平均只花六分鐘在個人理財上。他們有更好的事情要做。

2. 創新思維

喬治•斯坦利(George Stanley)在其《百萬富翁的智慧》一書中寫道﹐“他們與常人的想法不同﹐收獲也就不同。”是的﹐創新的想法可以致富。哪裡有適合你獨特天賦的獨特機會﹐就到哪裡去。《百萬富翁的智慧》的中心思想就是:不要勉強適應﹐走你自己的路。

3. 始終積極向上

很多人都讀過拿破侖•希爾(Napoleon Hill)的經典之作──《積極心態帶來成功》(Success Through a Positive Mental Attitude)。一個有著26年軍齡的特種部隊教官在《快速公司》(Fast Company)雜志上的一段比喻非常貼切﹐他說﹐“如果有兩個士兵﹐其中一個受過世界上所有的生存訓練但心態消極﹐另一個只受過很少訓練但心態積極﹐我擔保一定是那個心態積極的士兵成功走出危險的森林。”就是這麼回事。作為一名海軍陸戰隊老兵﹐我知道他是對的。

4. 別做自己討厭的事

許多人苟活在平靜的絕望中﹐從事著他們厭惡的工作﹐等待退休。管理大師馬庫斯•白金漢(Marcus Buckingham)在其暢銷書《你需要知道的一件事》(The One Thing You Need to Know)中直言不諱地指出﹐“確定什麼事情是你不喜歡做的﹐然後停掉它。”

5. 做自己喜歡做的事

鼓舞人的話我們已經聽了不少:跟隨你的天賜之福﹔跟著興趣走﹐錢自然會來。總之﹐最重要的是﹐永遠不要忘記斯坦利所指出的:如果你有足夠的創造力﹐能夠選擇一個理想的職業﹐你就能夠取得極大的成功。傑出的百萬富翁是那些選擇了他們喜歡的事業的人。

6. 找到“真實的自己”

從事不適合自己的工作會令人疲勞、緊張﹐效率低下﹐表現不佳。你需要找到真實的自己並與之保持一致。如果需要﹐你可以向職業顧問咨詢一下﹐或者讀一讀關於人格類型的書籍。在《百萬富翁密碼》中﹐我指出16種基本的人格類型﹐可以幫助未來的百萬富翁們堅守夢想。白金漢的《發現你的優勢》(Now Discover Your Strengths)也可借鑒。找到真實的自我﹐然後努力去實現自我﹐永遠不要回頭。

7. 投資“自己的公司”

替別人打工累了嗎?你可以自己創業。讀一讀羅伯特•清崎(Kiyosaki)的著作《富爸爸﹐窮爸爸》(Rich Dad, Poor Dad)﹐或者《 EBay傻瓜也能》(EBay for Dummies)。你可以開一家餐館、乾洗店﹐或者金屬回收站。斯坦利的百萬富翁名單中有許多人都是因為抓住了別人錯過的機會。而且記住﹐大多數百萬富翁都是為自己工作﹐積累自己的財富。

8. 富有激情

做一個有信仰的人﹐傾聽內心深處的呼喚。不管它是愛情、親情、爵士樂、藝術、高爾夫、寫作、垂釣、發明還是慈善﹐都是你的天賜之福﹐無價之寶。我的精神導師約瑟夫•坎貝爾(Joseph Campbell)說過﹐“跟隨天賜之福﹐你就會收獲幸福﹐不管有沒有錢。而追逐金錢﹐你可能會失去它﹐最後一無所有。”坎貝爾是《千面英雄》(The Hero of a Thousand Faces)一書的作者﹐他的著述還是喬治•盧卡斯(George Lucas)創作《星球大戰》(Star Wars)的靈感來源﹐你看﹐他也具有百萬富翁的心智。

9. 活在當下

沃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每天“跳著踢踏舞”去工作。他曾經告訴一群內布拉斯加大學(University of Nebraska)的學生﹐“我每天起床後都有機會做我最愛做的事﹐天天如此。如果你們想從我這兒學到什麼﹐這是我能給你們的最佳建議。”接受這個建議吧。我們都要活在當下﹐盡情盡興地過好每一天。

10. 改變世界

這也許是成為百萬富翁的關鍵秘密﹐即使你現在還沒什麼錢:我們都有一些日常的壓力﹐它要求我們在愛人、家庭和客戶、老板之間﹐在我們今天的小世界和我們的未來之間找到平衡。百萬富翁夢想使這個世界變得更好﹐他們心中有一個對所有人來說都更好的明天。他們喜歡幫助別人﹐在精神上和金錢上同時富有。我敢打賭你也有一個夢想﹐某種真正能使你的靈魂感到滿足的東西。發現你生命的真正意義﹐超越你自己。你也能夠成為一個百萬富翁並改變世界。

記住﹐能否成為百萬富翁完全取決於你的內心。只要端正態度﹐找準感覺﹐相信自己﹐你就是一個百萬富翁﹐你就已經很富有了。你已經有了百萬富翁的心智﹐金錢將隨之而來。真的﹐就這麼簡單。

PAUL B. FARRELL

Reference:

2012年4月24日 星期二

怎樣改變你的人生?

我們中的大多數人都想改變一下自己或者自己的人生。我們吃得太多。我們抽煙。我們不鍛煉身體。我們身陷錯誤的職業。我們花錢太多,攢錢太少。我們愛上不該愛的人。

一些人想改變一些東西,一些人則想徹底改變他們的人生面貌。

但我們能改變人生嗎?如果能的話,該怎樣做呢?

查爾斯•杜希格(Charles Duhigg)可能已經找到了改變人生的金鑰匙。

杜希格是《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的一名記者,他花了三年時間採訪研究人員、營銷專家和神經科學家,以期更好地了解大腦的運作機理以及如何將相關知識運用於我們的日常生活。

他在自己的新書《習慣的力量》(The Power of Habit)中發布了研究的成果。

結論是:大多數時候我們是靠自動駕駛儀行進的,而我們卻沒有真正了解這一點。我們在很大程度上受習慣而不僅僅是自覺選擇的控制。

他寫道,“習慣是我們在某個時候有意識做出的決定,然後我們就不再思考了,而是一直這樣做下去,通常是每天如此。”

就連陷入危機的人也能夠用這種知識改變他們的人生。

我們不可能忘掉壞習慣。戰勝壞習慣的方式是學習新的、更好的習慣。

這本書開頭講述了“莉薩•艾倫”(Lisa Allen)的故事,莉薩•艾倫是一位年輕女士,她戰勝了自己的壞習慣。一開始,她超重、酗酒、吸煙,背負著債務,也沒有工作,她的丈夫也剛剛離她而去。而幾年之後,她成功瘦身,不再酗酒吸煙,有了工作和收入,生活走上正軌。她去跑馬拉鬆,買了房子,訂了婚,並開始念碩士學位。

她的這番轉變是從她下決心改變一個“基石”習慣開始的,她戒了煙。隨後,其他變化一個接一個地發生了。

杜希格稱,習慣是一種神經學現象。神經學家對莉薩•艾倫大腦的掃描圖像進行了研究,發現“與她的老習慣相關的一套神經系統模式已被新模式覆蓋。他們仍能觀察到與她過去的行為相關的神經活動,但這些脈沖已被新的脈沖擠佔。莉薩的習慣改變了,她的大腦也隨之改變了。”

但你該怎樣改變壞習慣呢?

杜希格稱,麻省理工學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的研究人員認為,所有習慣都可以分解為三個步驟:提示、習慣(他將其稱為“慣例”)和獎賞。

觸發習慣的第一步是提示,比如經過一家點心店,喝一杯咖啡,等等。獎賞是習慣真正要滿足的某種渴求。

改變習慣的訣竅是先辨別出這三大要素,然後讓它們向更積極的方向轉變。

他以自己的親身經歷為例來詳加說明。杜希格說,有段時間他不斷長胖。他是如何改變這種狀況的呢?

1. 找出壞習慣

杜希格注意到自己長胖了。為什麼?是什麼發生了變化?他意識到自己每天下午都會在工作之余休息一會兒,走到《紐約時報》社的餐廳,吃上一大塊碎巧克力曲奇。

2. 找出習慣的獎賞

你要尋找的真正獎賞或回報是什麼?換句話說,在杜希格的案例中,當初他形成這種習慣是為了追求何種回報?他在試圖滿足什麼渴求?

你可能認為答案是明擺著的。吃曲奇不就是因為想吃曲奇嗎?

這可不一定。吃曲奇是因為想吃東西嗎?是為了打發下午三點左右的無聊嗎?是以此為借口溜達一下嗎?還是為了借機與同事們在餐廳裡聊天?

有意思的是,杜希格並不了解確切原因,研究也顯示,大多數人都不了解這其中的原因。

他說,“我們通常意識不到我們行為背後的渴求。多數渴求事後回想起來都是顯而易見的,但當我們處於它們的控制之下時,卻極難發現。”習慣本身與習慣背後的真正獎賞或真正渴求之間其實存在巨大差別。

你該怎樣找到獎賞呢?杜希格推薦了一個簡單的三步走技巧:試驗、記錄、等待。

第一步是試驗:嘗試不同的其他習慣,看你能否感受到同樣的獎賞。

吃曲奇的習慣是否僅僅是溜達一下的借口呢?於是杜希格嘗試以散步來代替吃曲奇。

吃曲奇是不是因為想吃東西?於是他嘗試在辦公桌上放一個蘋果。

第二步,每一次試驗之後,嘗試寫下你腦海中最先出現的三件事,可以寫下“情緒、隨想、有關你的感覺的反思,或者就寫下你腦海中出現的頭三個詞。”

為什麼要這樣做?研究習慣問題的科學家發現,做筆記這種行為的功能非常強大。(認知行為治療師也認同這一觀點)。杜希格寫道,“它能迫使人在一瞬間意識到自己的想法或感覺,”還能幫助你在一段時間之後回想起這些情緒。

第三步,做完這些之後,他等待了十五分鐘。他定了鬧鐘。當鬧鐘響起來之後,他問自己:你現在還覺得特別想吃那塊曲奇嗎?

杜希格說,這十五分鐘是關鍵。比方說,如果在吃完蘋果或者散完步十五分鐘之後,你仍然覺得很想去餐廳的話,那你就還沒有找到什麼是真正的獎賞。

通過大量的試驗以及翻閱你的筆記,你應該能夠辨別出與你的習慣相關的真正獎賞。

3. 找出提示

一般來說,我們的習慣是由某些東西引起的。你在喝咖啡的時候會隨手點一根香煙。你吃過飯會想吃冰淇淋。諸如此類的例子還有很多。要想克服壞習慣,我們就應該找出提示。

科學家已經發現,提示一般可歸入五個范疇:地點、時間、情緒狀態、其他人、習慣臨發生前的行為。

杜希格的提示是什麼呢?為找到提示,他一直等到渴求來襲,然後他記下五件事:我在哪裡?現在是幾點?我的情緒狀態是什麼?旁邊有哪些其他人?渴求臨出現前的行為是什麼?

幾天後,他分辨出了他的提示:時間。

每天下午3:30左右,他總想放下工作消遣一下,他說,就是那種跟朋友八卦幾句的消遣。

並不是人人都跟莉薩•艾倫一樣。但我敢肯定,每個人都希望甩掉自己的某些習慣。


Reference:
http://cn.wsj.com/big5/20120420/trv075618.asp?source=newsletter

2012年3月30日 星期五

戴卓尔夫人金句

"注意你的思想,因为思想会成为说话.注意你的说话,因为说话会成为行为.注意你的行为,因为行为会成为习惯.注意你的习惯,因为习惯会成为你的性格.注意你的性格,因为性格决定你的命运!我们的思想,影响我们的将来."

2012年3月9日 星期五

《福布斯》:李嘉誠披露八大成功秘訣

3月8日,美國財經雜志《福布斯》公布最新的全球富豪榜,香港首富李嘉誠進占第九,重奪失落七年的亞洲首富地位。《福布斯》並為李嘉誠做了一個長篇訪問,以及披露李的八項真正成功秘訣。

坊間有關李嘉誠成功的中文書籍琳琅滿目,但全都未經授權。《福布斯》從十多本那些書中搜集了一大堆李嘉誠的言論,以拼入對李嘉誠的訪問一文。不過,其後他發覺許多他搜集的言論是虛假的,李嘉誠並沒有說過這些話。

最後,李嘉誠的慈善組織“李嘉誠基金”協助他列出八項純正的智語:

  1. 作為領導層,每天應花更多時間去計劃未來。
  2. 投資方面,好的時候不會看得太好,壞的時候不會看得太壞。
  3. 要建立個人和企業良好信譽,這是在資産負債表之中見不到但價值無限的資産。
  4. 能力再強的人,盡管你能征服全世界,沒有容人的胸襟你也裝載不了成就。
  5. 要做一個成功的管理者,態度與能力一樣重要。領袖領導衆人,促動別人自覺甘心賣力;老板只懂支配衆人,讓別人感到渺小。
  6. 成功也許沒有既定的方程式,失敗的因子卻顯而易見,建立減低失敗的架構,是步向成功的快捷方式。
  7. 成功的管理者都應是伯樂,摩登伯樂的責任在甄選、延攬“比他更聰明的人才”,但絕對不能挑選名氣大但妄自標榜的企業明星。
  8. 好的管理者真正的藝術在其接受新事、新思維與傳統中和更新的能力,要保持企業生生不息,管理人要賦予企業生命。

《福布斯》指出,作為亞洲的首富,他不但在香港能呼風喚雨,其大名在中國內地同樣如雷貫耳。不過最近一段時期以來,他的令人矚目之處在于,每每總能挖掘出高科技行業的寶藏,其中包括Facebook、Siri和Spotify等科技新秀公司。

《福布斯》在訪問中,李談到投資科技業的經驗,也談到企業王國繼承問題。對此李嘉誠說:“如果我要在離開前兩分鍾,向(長子)澤钜表示我要放兩個月假,我有信心公司如常運作暢順。從他小時候起,我就一直在以身作則,教育他如何成為一名領袖。”

李嘉誠的二子李澤楷稱自己遵守父親做生意的兩大教條第一是在生意交易中,給對方留下一部分好處,這樣他們以後還會回頭來找你做生意第二條是他年輕時,父親寫給他的教條:成功全在于規劃、研究下行風險和實行,以及驕兵必敗

李嘉誠則一再表示,對自己的商業王國前景有信心,而且強調即使制定了接班人計畫,並不意味他近期有退休的打算。李嘉誠說:“我不是說有退休的時間表,我身體很健康。”
 

2012年2月13日 星期一

李嘉誠給年青商人的 98 條忠告



  1. 我17歲就開始做做批發的推銷員,就更加體會到掙錢的不容易、生活的艱辛了。人家做8個小時,我就做16個小時。
  2. 我們的社會中沒有大學文憑、白手起家而終成大業的人不計其數,其中的優秀企業家群體更是引人注目。他們通過自己的活動為社會作貢獻,社會也回報他們以崇高榮譽和巨額財富。
  3. 精明的商家可以將商業意識滲透到生活的每一件事中去,甚至是一舉手一投足。充滿商業細胞的商人,賺錢可以是無處不在、無時不在。
  4. 我凡事必有充分的準備然後才去做。一向以來,做生意處理事情都是如此。例如天文臺說天氣很好,但我常常問我自己,如5分鐘後宣佈有颱風,我會怎樣,在香港做生意,亦要保持這種心理準備。
  5. 精明的商人只有嗅覺敏銳才能將商業情報作用發揮到極致,那種感覺遲鈍、閉門自鎖的公司老闆常常會無所作為。
  6. 我從不間斷讀新科技、新知識的書籍,不至因為不瞭解新訊息而和時代潮流脫節。
  7. 即使本來有一百的力量足以成事,但我要儲足二百的力量去攻,而不是隨便去賭一賭。
  8. 擴張中不忘謹慎,謹慎中不忘擴張。……我講求的是在穩健與進取中取得平衡。船要行得快,但面對風浪一定要捱得住。
  9. 好的時候不要看得太好,壞的時候不要看得太壞。最重要的是要有遠見,殺雞取卵的方式是短視的行為。
  10. 不必再有絲毫猶豫,競爭既搏命,更是鬥智鬥勇。倘若連這點勇氣都沒有,談何在商場立腳,超越置地?
  11. 對人誠懇,做事負責,“多結善緣”,自然多得人的幫助。淡泊明志,隨遇而安,不作非分之想,心境安泰,必少許多失意之苦。
  12. 在逆境的時候,你要問自己是否有足夠的條件。當我自己逆境的時候,我認為我夠!因為我勤奮、節儉、有毅力,我肯求知及肯建立一個信譽。
  13. 做生意一定要同打球一樣,若第一杆打得不好的話,在打第二杆時,心更要保持鎮定及有計劃,這並不是表示這個會輸。就好比是做生意一樣,有高有低,身處逆境時,你先要鎮定考慮如何應付。
  14. 我表面謙虛,其實很驕傲,別人天天保持現狀,而自己老想著一直爬上去,所以當我做生意時,就警惕自己,若我繼續有這個驕傲的心,遲早有一天是會碰壁的。
  15. 當生意更上一層樓的時候,絕不可有貪心,更不能貪得無厭。
  16. 任何一種行業,如有一窩蜂的趨勢,過度發展,就會造成摧殘。
  17. 隨時留意身邊有無生意可做,才會抓住時機。著手越快越好。遇到不尋常的事發生時立即想到賺錢,這是生意人應該具備的素質。
  18. 人才缺乏,要建國圖強,亦徒成虛願。反之,資源匱乏的國家,若人才鼎盛,善於開源節流,則自可克服各種困難,而使國勢蒸蒸日上。從歷史上看,資源貧乏之國不一定衰弱,可為明證。
  19. 假如今日,如果沒有那麼多人替我辦事,我就算有三頭六臂,也沒有辦法應付那麼多的事情,所以成就事業最關鍵的是要有人能夠幫助你,樂意跟你工作,這就是我的哲學。
  20. 你們不要老提我,我算什麼超人,是大家同心協力的結果。我身邊有300員虎將,其中100人是外國人,200人是年富力強的香港人。
  21. 長江取名基於長江不擇細流的道理,因為你要有這樣豁達的胸襟,然後你才可以容納細流——沒有小的支流,又怎能成長江?
  22. 在我心目中,不理你是什麼樣的膚色,不理你是什麼樣的國籍,只要你對公司有貢獻,忠誠、肯做事、有歸屬感,即有長期的打算,我就會幫他慢慢地經過一個時期而成為核心分子,這是我公司一向的政策。
  23. 一個總司令,是一個集團軍的統帥,拿起機關槍總不會勝過機關槍手,走到炮兵隊操作大炮也不如炮兵。但作為集團軍的總司令不要管這些,只要懂得運用戰略便可以,所以整個組織十分重要。
  24. 人才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你對人好,人家對你好是自然的,世界上任何人都可以成為你的核心人物。
  25. 知人善任,大多數人都會有部分的長處,部分的短處,各盡所能,各得所需,以量才而用為原則。
  26.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一個大企業就像一個大家庭,每一個員工都是家庭的一分子。就憑他們對整個家庭的巨大貢獻,他們也實在應該取其所得,只有反過來說,是員工養活了整個公司,公司應該多謝他們都對。
  27. 不為五斗米折腰的人,在哪里都有。你千萬別傷害別人的尊嚴,尊嚴是非常脆弱的,經不起任何的傷害。
  28. 在我的企業內,人員的流失及跳槽率很低,並且從沒出現過工潮。最主要的是員工有歸屬感,萬眾一心。
  29. 有錢大家賺,利潤大家分享,這樣才有人願意合作。假如拿10%的股份是公正的,拿11%也可以,但是如果只拿9%的股份,就會財源滾滾來。
  30. 我老是在說一句話,親人並不一定就是親信。一個人你要跟他相處,日子久了,你覺得他的思路跟你一樣是正面的,那你就應該可以信任他;你交給他的每一項重要工作,他都會做,這個人就可以做你的親信。
  31. 人要去求生意就比較難,生意跑來找你,你就容易做,那如何才能讓生意來找你?那就要靠朋友。如何結交朋友?那就要善待他人,充分考慮到對方的利益。
  32. 有金錢之外的思想,保留一點自己值得自傲的地方,人生活得更加有意義。
  33. 以往我是百分之九十九是教孩子做的道理,現在有時會與他們談生意……但約三分之一談生意,三分之二教他們做人的道理。因為世情才是大學問。
  34. 壞人固然要防備,但壞人畢竟是少數,人不能因噎廢食,不能為了防備極少數壞人連朋友也拒之門外。更重要的是,為了防備壞人的猜疑,算計別人,必然會使自己成為孤家寡人,,既沒有了朋友,也失去了事業上的合作者,最終只能落個失敗的下場。
  35. 那些私下忠告我們,指出我們錯誤的人,才是真正的朋友。
  36. 商業合作必須有三大前提:一是雙方必須有可以合作的利益,二是必須有可以合作的意願,三是雙方必須有共用共榮的打算。此三者缺一不可。
  37. 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動。是我的錢,一塊錢掉在地上我都會去撿。不是我的,一千萬塊錢送到我家門口我都不會要。我賺的錢每一毛錢都可以公開,就是說,不是不明白賺來的錢。
  38. 我覺得,顧及對方的利益是最重要的,不能把目光僅僅局限在自己的利上,兩者是相輔相成的,自己捨得讓利,讓對方得利,最終還是會給自己帶來較大的利益。占小便宜的不會有朋友,這是我小的時候我母親就告訴給我的道理,經商也是這樣。
  39. 一個人一旦失信於人一次,別人下次再也不願意和他交往或發生貿易往來了。別人寧願去找信用可靠的人,也不願意再找他,因為他的不守信用可能會生出許多麻煩來。
  40. 如果取得別人的信任,你就必須做出承諾,一經承諾之後,便要負責到底,即使中途有困難,也要堅守諾言。
  41. 我生平最高興的,就是我答應幫助人家去做的事,自己不僅是完成了,而且比他們要求的做得更好,當完成這些信諾時,那種興奮的感覺是難以形容的……
  42. 世情才是學問。世界上每一個人都精明,要令大家信服並喜歡和你你交往,那才是最重要。
  43. 注重自己的名聲,努力工作、與人為善、遵守諾言,這樣對你們的事業非常有幫助。
  44. 講信用,夠朋友。這麼多年來,差不多到今天為止,任何一個國家的人,任何一個省份的中國人,跟我做夥伴的,合作之後都成為好朋友,從來沒有一件事鬧過不開心,這一點是我引以為榮的事。
  45. 我個人對生活一無所求,吃住都十分簡單,上天給我的恩賜,我並沒多要財產的奢求。如果此生能做多點對人類、民族、國家長治久安有益的事,我是樂此不疲的。
  46. 保持低調,才能避免樹大招風,才能避免成為別人進攻的靶子。如果你不過分顯示自己,就不會招惹別人的敵意,別人也就無法捕捉你的虛實。
  47. 如果單以金錢來算,我在香港第六、七名還排不上,我這樣說是有事實根據的。但我認為,富有的人要看他是怎麼做。照我現在的做法我為自己內心感到富足,這是肯定的。
  48. 做人最要緊的,是讓人由衷地喜歡你,敬佩你本人,而不是你的財力,也不是表面上讓人聽你的。
  49. 絕不同意為了成功而不擇手段,刻薄成家,理無久享。
  50. 一個有使命感的企業家,應該努力堅持走一條正途,這樣我相信大家一定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成就。
  51. 要成為一位成功的領導者,不單要努力,更要聽取別人的意見,要有忍耐力,提出自己意見前,更要考慮別人的意見,最重要的是創出新穎的意念……作為一個領袖,第一最重要的是“責已以嚴,待人以寬”;第二。要令他人肯為自己辦事,並有歸屬感。機構大必須依靠組織,在二三十人的企業,領袖走在最前端便最成功。當規模擴大至幾百人,領袖還是要去參與工作,但不一定是走在前面的第一人。要大便要靠組織,否則,便遲早會撞板,這樣的例子很多,百多年的銀行也一朝崩潰。
  52. 未攻之前一定先要守,每一個政策的實施之前都必須做到這一點。當我著手進攻的時候,我要確信,有超過百分之一百的能力。換句話說,即使本來有一百的力量足以成事,但我要儲足二百的力量才去攻,而不是隨便去賭一賭。
  53. 與其到頭來收拾殘局,甚至做成蝕本生意,倒不如當時理智克制一些。
  54. 眼睛僅盯在自己小口袋的小商人,眼光放在世界大市場的是大商人。同樣是商人,眼光不同,境界不同,結果也不同。
  55. 身處在瞬息萬變的社會中,應該求創新,加強能力,居安思危,無論你發展得多好,時刻都要做好準備。
  56. 中華民族勤勞勇敢,堅忍不拔,雖然歷史上有過受辱挨打的過去,但是現在走正確的道路必然會有著光明的未來。無論哪個民族和人民,都是愛自己國家……
  57. 力爭上游,雖然辛苦,但也充滿了機會。我們做任何事,都應該有一番雄心壯志,立下遠大和目標,用熱忱激發自己幹事業的動力。
  58. 人,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恆,有志則斷不甘為下流。
  59. 知識不僅是指課本的內容,還包括社會經驗、文明文化、時代精神等整體要素,才有競爭力,知識是新時代的資本,五六十年代人靠勤勞可以成事;今天的香港要搶知識,要以知識取勝。
  60. 人們讚譽我是超人,其實我並非天生就是優秀的經營者。到現在我只敢說經營得還可以,我是經歷了很多挫折和磨難之後,才領會一些經營的要訣的。
  61. 今天在競爭激烈的世界中,你付出多一點,便可贏得多一點。好像奧運會一樣,如果跑短賽,雖然是跑第一的那個贏了,但比第二、第三的只勝出少許,只要快一點,便是贏。
  62. 當你作出決定後,便要一心一意地朝著目標走,常常記著名譽是你的最大資產,今天便要建立起來。
  63. 在事業上謀求成功,沒有什麼絕對的公式,但如果能依賴某些原則的話,能將成功的希望提高許多。
  64. 苦難的生活,是我人生的最好鍛煉,尤其是做推銷員,使我學會了不少的東西,明白了不少事理。所以這些,是我天10億100億也買不到的。
  65. 我認為勤奮是個人成功的要素,所謂“一分耕耘,一分收穫”,一個人所獲得的報酬和成果,與他所付出的努力是有極大的關係。運氣只是一個小因素,個人的努力才是創造事業的最基本條件。
  66. 創業的過程,實際上就是恒心和毅力堅持不懈的發展過程,其中並沒有什麼秘密,但要真正做到中國古老的格言所說的勤和儉也不太容易。而且,從創業之初開始,還要不斷學習,把握時機。
  67. 在看蘇東坡的故事後,就知道什麼叫無故受傷害。蘇東坡沒有野心,但就是給人陷害,他弟弟說得對:“我哥哥錯在出名,錯在出高調。”這個真是很無奈的過失。
  68. 年輕時我表面謙虛,其實我內心很驕傲。為什麼驕傲呢?因為同事們去玩的時候,我去求學問;他們每天保持原狀,而自己的學問日漸提高。
  69. 我這棵小樹是從沙石風雨中長出來的,你們可以去山上試試,由沙石長出來的小樹,要拔去是多麼的費力啊!但從石縫裏長出來的小樹,則更富有生命力。
  70. 科技世界深如海,正如曾國藩所說的,必須“有智、有識”,當你懂得一門技藝,並引以為榮,便愈知道深如海,而我根本未到深如海的境界,我只知道別人走快我們幾十年,我們現在才起步追,有很多東西要學習。
  71. 無論何種行業,你越拼搏,失敗的可能性越大,但是你有知識,沒有資金的話,小小的付出就能夠有回報,並且很可能達到成功。
  72. 從前經商,只要有些計謀,敏捷迅速,就可以成功;可現在的企業家,還必須要有相當豐富的知識資產,對於國內外的地理、風俗、人情、市場調查、會計統計等都非常熟悉不可。
  73. 一個人憑己的經驗得出的結論當然是最好,但是時間就浪費得多了,如果能將書本知識和實際工作結合起來,那才是最好的。
  74. 下一個世紀的企業家將和我完全不同,因新世紀企業家的成功取決於科技和知識,而不是錢。
  75. 作為父母,讓孩子在十五六歲就遠離家鄉,遠離親人,隻身到外面去求學深造,當然是有些於心不忍,但是為了他們的將來,就是再不忍心也要忍心。
  76. 如果在競爭中,你輸了,那麼你輸在時間;反之,你贏了,也贏在時間。
  77. 世界上並非每一件事情,都是金錢可以解決的,但是確實有很多事情需要金錢才能解決。
  78. 我的錢來自社會,也應該用於社會,我已不再需要更多的錢,我賺錢不是只為了自己。為了公司,為了股東,也為了替社會多做些公益事業,把多餘的錢分給那些殘疾及貧困的人。
  79. 萬一真的失敗了,也不必怨恨,慢慢圖謀東山再起的機會,只要一息尚存,仍有作最後決戰的本錢。
  80. 一個人除了賺錢滿足自己的成就感之外,就是為了讓自己生活得更好一點,如果只顧賺錢,並賠上自己的健康,那是很不值得的。
  81. 做事投入是十分重要的。你對你的事業有興趣,你的工作一定會做得好。
  82. 儘量擠出時間使自己得到良好的休息。只有得到良好的休息,才會有充沛、旺盛的精力去面對突如其來發生的各種事情。
  83. 衣服和鞋子是什麼牌子,我都不怎麼講究。一套西裝穿十年八年是很平常的事。我的皮鞋十雙有五雙是舊的。皮鞋壞了,扔掉太可惜,補好了照樣可以穿。我手上戴的手錶,也是普通的,已經用了好多年。
  84. 我覺得一家幸福是最緊要,生意起跌是小事。生意今日起,明日跌,一家人開心最緊要。
  85. 商業的存在除了創造繁榮和就業,最大作用是服務人類的需要。企業是為股東謀取利潤的,但應該堅持固定文化,這是經營的其中一項成本,卻也是企業長遠發展最好的途徑。
  86. 為了適應時代發展變化的需要,也為了企業自身的生存和發展,企業必須以市場為導向、以創新為手段、以效率為核心,重建企業形象。
  87. 我們長江要生存,就得要競爭;要競爭,就必須有好的品質。只有保證品質,才能保證信譽,才能保證長江的發展壯大。
  88. 我對自己有一個約束,並非所有賺錢的生意都做。有些生意,給多少錢讓我賺,我都不賺……有些生意,已經知道是對人有害,就算社會容許做,我都不做。
  89. 領導全心協力投入熱誠,是企業最大的鼓動力。與員工互動溝通,對同事尊重,才可建立團隊精神。人才難求,對具備創意、膽識及謹慎態度的同事,應給予良好的報酬和顯示明確的前途。
  90. 對一個職工,如果他平時馬馬虎虎,我會十分生氣,一定會批評,但他有時做錯事,你應該給他機會去改正。
  91. 大部分的人都有部分長處部分短處,好像大象食量以斗計,螞蟻一小勺便足夠。各盡所能,各得所需,以量才而用為原則;又像一部機器,假如主要的機件需要用五百匹馬力去發動,雖然半匹馬力與五匹馬力相比是小得多,但也能發揮其一部分作用。
  92. 中國古人講:“萬變不離其宗。”這個“宗”就是指“合乎實際情況,合乎道理”。變是一定要變的,這個世界本來就是豐富多彩的,千變萬化的。
  93. 要給員工好的待遇及前途,讓他們有受重視的感覺。當然,還要有良好的監督和制衡制度,不然山高皇帝遠,一個好人也會變壞。
  94. 雖然老闆受到的壓力較大,但是做老闆所賺的錢,已經多過員工很多,所以我事事總不忘提醒自己,要多為員工考慮,讓他們得到應得的利益。
  95. 我認為要像西方那樣,有制度且比較進取,用兩種方式來做,而不是全盤西化或是全盤儒家。儒家有它的好處,也有它的短處,儒家在進取方面是很不夠的。
  96. 一間小的家庭式公司要一手一腳去做,等到公司發展大了,便要讓員工有歸屬感,令他們感到安心,這是十分重要的。管理之道,簡單來說是知人善任,但在原則上一定要令他們有歸屬感,要他們喜歡你.
  97. 只有博大的胸襟,自己才不會那麼驕傲,不會認為自己樣樣出眾,承認其他人的長處,得到他人的幫助,這便是古人所說的“有容乃大”的道理。
  98. 凡事都留個餘地,因為人是人,人不是神,不免有錯處,可以原諒人的地方,就原諒人。

2011年12月22日 星期四

如何在25分鐘內提高工作效率


你工作時是否經常感到﹐下午甚至什麼都沒做﹐就已經到傍晚了?


如果你和最近我們通過哈佛大學商學院(Harvard Business School)對日常工作進行的一項研究中採訪的許多專業人士一樣﹐那麼這種情況應該是經常在你身上發生。


我們發現﹐沒有什麼比在自己關心的事情上取得有意義的進展、更讓人高興和幹勁十足了。我們稱這為「進展原則」。但這種進展原則還有另外一面:沒什麼比工作停滯不前更讓人感到沮喪的了﹐而且這種負面影響比正面的影響要大得多。

工作效率低下最常見的原因是時間被分割得七零八落──試圖平衡彼此衝突而且經常是預料之外的時間需求。當你每天瘋狂地埋頭工作﹐卻仍感覺效率不高時﹐就是這種情況。聽上去很熟悉吧?

工作時間管理專家托尼施瓦茨(Tony Schwartz)、戴維艾倫(David Allen)和其他人有一些有用的技巧﹐能幫你建立事半功倍的工作習慣。那麼如果你實在來不及完成最重要的工作﹐如何才能補救呢?

(1)劃出時間空檔(20分鐘):如果可能的話﹐從日程表中劃去當天剩下的某項工作﹐以保證自己有20分鐘不被打擾﹐以專心投入那項有意義的工作。如果你能辦得到﹐那麼留出更多時間更好﹐但20分鐘已足以令工作效率有所改觀。

如果實在不行﹐那麼就把不重要的會議提前20分鐘﹐或加20分鐘班(如果你有緊急商務電話﹐也會用這種策略﹐不是嗎?去做最重要的工作是緊急要務)。切斷電子郵件﹐關掉電話﹐去一間沒人能找到你的空會議室或小房間。

(2)標出當天的工作進展(2分鐘):用工作日記記錄你當天的工作進展。

專心做你還沒做的工作和剩下來的工作是很自然的事。但為了提升幸福感和努力程度﹐你應該花一分鐘記錄你已經完成的工作。即使你只是概述某個創意項目接下來的步驟﹐也應記錄下來。如果你能留出20分鐘的時間空檔﹐那麼就記下你當天的成就﹐不管有多微小。這可能不是你計劃的工作﹐也可能是解決其他人的問題﹐但如果你做了有用的工作且確有實際進展﹐那麼就把它記錄下來。

讓自己享受成就感﹐並意識到自己有所作為。

(3)為明天繼續工作做好準備(3分鐘):使用歐內斯特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和其他作家的小竅門:幹到一半時停下來。當你必須停下最重要的工作﹐半途而止時﹐那麼停下就好﹐只要你清楚該如何完成剩下的工作。通過這種方式﹐你第二天可以迅速進入工作狀態﹐即使你第二天得到的只有20分鐘的空檔。

2010年10月26日 星期二

黃毅力 力筆從心 成功的秘訣

今日看了力筆從心, 覺得Eric的態度「認錯認得快,改善改得更快」十分好。人必需透過不斷進步來增加成功的機會, 而進步的意思是比起之前做得更好。如果我們沒有任何新的嘗試, 雖然是不會犯錯, 但是永遠沒有機會進步。

多多勇於嘗試,是會經歷更多的犯錯和失敗;但是立刻了解和承認錯誤,作出修正和下次避免犯錯,這便是進步。

------------------------------------------------------------------------------------------------

兩星期前,在我出席的一個演說中,有一位聽眾於答問環節時問到:「黃先生,你覺得自己最成功是甚麼?你的成功秘訣又是怎樣?」
聽到這個問題,我先想了一想,便將我所悟到的一個 人生重要道理,告訴這位聽眾,同時也希望在此與大家真誠地分享。
在我眼中,黃毅力絕對不是成功,有很多東西需要學習,也有很多可改善的地方,不論是演說上、寫文章上還是做人處世,相信做得比我更好的仍大有人在,可是我卻可大膽承認,就是我確是擁有一條成功的方程式,並且已運行了40年有多。
細時,媽媽愛用「古法」育兒,那就叫做「籐條炆豬肉」,鞭鞭有力,在這種嚴格的訓練下,我自小便學懂了一條無敵的生存法則 ─ 鬧就認,打就企定!自此,但凡老媽與老爸一聲「吹雞」,我便立即匆匆跪低,先行招供認錯,並誓言以後不會再犯等等。
這個自小學懂的道理,卻就此影響了我的一生,給我在職場上、創業上又或是寫文章上,都有極深的啟發。我不時也會犯錯,故此也會收到讀者的來郵,狠狠地指點出我的錯處;同樣地,也有食客會對我的茶餐廳作出投訴,這些情況下,我都會用一個持平的心去作觀察和學習,而最重要的,是我必然會認錯認得快,改善也改得更快。
犯錯要認 前路更定
我們大家都是人,你可以說人性本善,同樣也可說人性本惡,所以會犯上錯誤都是正常的,因為我們亦只是凡人,並不是神,也不是聖人。但是,如果我們能夠接受自己會犯錯,並誠懇道歉,立即改變,你便會發現,你所賺得到的,除了是別人的原諒,又或是一個機會外,更是能賺取得良師益友及伯樂的智者忠告與意見,給你作出改善,令你往後的人生路更平坦,能走得更順利。
我拿着筆桿,寫起文章來也已有4年了,當中有好,同樣亦有做得不夠好的地方,而最重要的,是我能接受自己有做得不完善之處,並接受每位讀者有着不同的觀點、本位與背景,對同一篇文章也有着不同的看法等等。我衷心感謝每一位給我發電郵,點出我的錯處又或是道出他們觀點的讀者,我感激他們坦誠的意見,雖然未必每次均完全認同,但我必會藉此反問自己:他們的觀點我是否可以包容?又或是在一「筆」定音之前,有否顧及到他們的看法?可是,師傅教落:「寫專欄,一定要夠專,亦一定要有立場與懂得取捨。」故此,我亦希望讀者們能夠包容,能從文章中明白與體諒我的出發點。
你與我都是平凡普通人一個,犯錯是無可避免的,最重要是認錯認得快,改善改得更快,那才是成功的秘訣與真道理!

每日金句: 香港人會贏,就係因為我們「食腦」—Work Smart。

黃毅力

摘自都市日報

2009年8月13日 星期四

派宣傳單張的好方法

今日在中環見到有人派傳單, 效果不錯。我平時都不會對傳單有興趣,這方法使我也要拿一張來看看。

絶招就是在身旁放一塊大大的牌,上面寫著與傳單有關的內容。派傳單的人不用出聲也不用叫,如果別人對牌上的廣告或減價貨品有興趣,他們也會過去拿一張單張看一看詳細內容。若果路人對牌上的內容沒有興趣,你給他傳單也沒有用。

2007年9月12日 星期三

Blue Ocean Strategy (藍海戰術)

在過度擁擠的市場中,硬碰硬的競爭隻能令企業陷入血腥的“紅海",企業只有做價值創新,開拓新市場,才能徹底擺脫競爭對手,這就是“藍海戰略"。2005 年,哈佛商學院出版公司出版了歐洲工商管理學院兩位教授Kim 跟Mauborgne 撰寫的《藍海戰略》(Blue Ocean Strategy)很快成了暢銷書。這本書講的戰略不是高深的道理,它標榜的口號︰ 「Don't compete with rivals. Make them irrelevant 」。 競爭被簡化成紅海和藍海兩類︰ 紅海者, 同一個範疇內,鬥快鬥多鬥平;藍海戰略,就是要開拓新市場,發揮「人做我唔做」的創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