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26日 星期四

助你成為百萬富翁的10句箴言


沒錯﹐機會在敲響美國投資者的大門。前不久﹐芝加哥調研公司斯佩特蘭集團(Spectrem Group)發佈了最新的美國百萬富翁年度報告。該報告顯示﹐去年美國新增了約20萬百萬富翁﹐百萬富翁的總數達到了860萬。

雖然這個數字仍低於2006年高峰時的950萬﹐但伴隨道指在第一季度反彈994點(8.1%)﹐這個消息依然令人鼓舞。這兩則消息顯然都是預示復蘇的積極跡象。

簡而言之﹐你也可以成為百萬富翁。這完全取決於你的頭腦、態度和意念。只要你想成為百萬富翁﹐你就可以。入門秘訣就是:管理好你的心智。


數十年的從商經驗以及多年來關於行為經濟學和心理學的論著讓我對
一個簡單的真理深信不疑:成為百萬富翁完全取決於一個人的心智﹐與所謂的造富技巧、工具或規則並無多大關係。

事實上﹐你可以拋卻所有通常的方法:資產配置﹐選股策略﹐儲蓄計劃﹐編制預算﹐等等。確實﹐這些都是專家們所強調的東西。但你若沒有擺正心態﹐一切就都是空談。

說實話﹐我讀過不少如何成為百萬富翁的書﹐諸如《百萬富翁的智慧》(The Millionaire Mind)、《一夜暴富》(Instant Millionaire)、《自成百萬富翁》(Automatic Millionaire)、《鄰家的百萬富翁》(Millionaire Next Door)、《一分鐘百萬富翁》(One-Minute Millionaire)等等。本人也寫過兩本──《百萬富翁密碼》(The Millionaire Code)和《百萬富翁冥想》(The Millionaire Meditation)﹐我還在華爾街做過投資銀行家﹐老東家是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

但這些都引導我得出一個簡單的結論:成為百萬富翁真的完全取決於你的內心。僅此而已﹐別無任何理由。只要下定決心成為百萬富翁﹐不管是在熊市、經濟低潮還是牛市﹐你的願望都能夠實現。

幾十年來我總結出10句箴言﹐可以幫助你成為美國的下一位百萬富翁:

1. 不要光盯著錢看

富達投資(Fidelity)的彼得•林奇(Peter Lynch)常說﹐如果你每年花上15分鐘研究經濟﹐其中10分鐘都是浪費的。理財顧問瑞克•埃德爾曼(Ric Edelman)為撰寫《平凡人﹐非凡財富》(Ordinary People, Extraordinary Wealth)調研了5000位百萬富翁﹐發現百萬富翁每天平均只花六分鐘在個人理財上。他們有更好的事情要做。

2. 創新思維

喬治•斯坦利(George Stanley)在其《百萬富翁的智慧》一書中寫道﹐“他們與常人的想法不同﹐收獲也就不同。”是的﹐創新的想法可以致富。哪裡有適合你獨特天賦的獨特機會﹐就到哪裡去。《百萬富翁的智慧》的中心思想就是:不要勉強適應﹐走你自己的路。

3. 始終積極向上

很多人都讀過拿破侖•希爾(Napoleon Hill)的經典之作──《積極心態帶來成功》(Success Through a Positive Mental Attitude)。一個有著26年軍齡的特種部隊教官在《快速公司》(Fast Company)雜志上的一段比喻非常貼切﹐他說﹐“如果有兩個士兵﹐其中一個受過世界上所有的生存訓練但心態消極﹐另一個只受過很少訓練但心態積極﹐我擔保一定是那個心態積極的士兵成功走出危險的森林。”就是這麼回事。作為一名海軍陸戰隊老兵﹐我知道他是對的。

4. 別做自己討厭的事

許多人苟活在平靜的絕望中﹐從事著他們厭惡的工作﹐等待退休。管理大師馬庫斯•白金漢(Marcus Buckingham)在其暢銷書《你需要知道的一件事》(The One Thing You Need to Know)中直言不諱地指出﹐“確定什麼事情是你不喜歡做的﹐然後停掉它。”

5. 做自己喜歡做的事

鼓舞人的話我們已經聽了不少:跟隨你的天賜之福﹔跟著興趣走﹐錢自然會來。總之﹐最重要的是﹐永遠不要忘記斯坦利所指出的:如果你有足夠的創造力﹐能夠選擇一個理想的職業﹐你就能夠取得極大的成功。傑出的百萬富翁是那些選擇了他們喜歡的事業的人。

6. 找到“真實的自己”

從事不適合自己的工作會令人疲勞、緊張﹐效率低下﹐表現不佳。你需要找到真實的自己並與之保持一致。如果需要﹐你可以向職業顧問咨詢一下﹐或者讀一讀關於人格類型的書籍。在《百萬富翁密碼》中﹐我指出16種基本的人格類型﹐可以幫助未來的百萬富翁們堅守夢想。白金漢的《發現你的優勢》(Now Discover Your Strengths)也可借鑒。找到真實的自我﹐然後努力去實現自我﹐永遠不要回頭。

7. 投資“自己的公司”

替別人打工累了嗎?你可以自己創業。讀一讀羅伯特•清崎(Kiyosaki)的著作《富爸爸﹐窮爸爸》(Rich Dad, Poor Dad)﹐或者《 EBay傻瓜也能》(EBay for Dummies)。你可以開一家餐館、乾洗店﹐或者金屬回收站。斯坦利的百萬富翁名單中有許多人都是因為抓住了別人錯過的機會。而且記住﹐大多數百萬富翁都是為自己工作﹐積累自己的財富。

8. 富有激情

做一個有信仰的人﹐傾聽內心深處的呼喚。不管它是愛情、親情、爵士樂、藝術、高爾夫、寫作、垂釣、發明還是慈善﹐都是你的天賜之福﹐無價之寶。我的精神導師約瑟夫•坎貝爾(Joseph Campbell)說過﹐“跟隨天賜之福﹐你就會收獲幸福﹐不管有沒有錢。而追逐金錢﹐你可能會失去它﹐最後一無所有。”坎貝爾是《千面英雄》(The Hero of a Thousand Faces)一書的作者﹐他的著述還是喬治•盧卡斯(George Lucas)創作《星球大戰》(Star Wars)的靈感來源﹐你看﹐他也具有百萬富翁的心智。

9. 活在當下

沃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每天“跳著踢踏舞”去工作。他曾經告訴一群內布拉斯加大學(University of Nebraska)的學生﹐“我每天起床後都有機會做我最愛做的事﹐天天如此。如果你們想從我這兒學到什麼﹐這是我能給你們的最佳建議。”接受這個建議吧。我們都要活在當下﹐盡情盡興地過好每一天。

10. 改變世界

這也許是成為百萬富翁的關鍵秘密﹐即使你現在還沒什麼錢:我們都有一些日常的壓力﹐它要求我們在愛人、家庭和客戶、老板之間﹐在我們今天的小世界和我們的未來之間找到平衡。百萬富翁夢想使這個世界變得更好﹐他們心中有一個對所有人來說都更好的明天。他們喜歡幫助別人﹐在精神上和金錢上同時富有。我敢打賭你也有一個夢想﹐某種真正能使你的靈魂感到滿足的東西。發現你生命的真正意義﹐超越你自己。你也能夠成為一個百萬富翁並改變世界。

記住﹐能否成為百萬富翁完全取決於你的內心。只要端正態度﹐找準感覺﹐相信自己﹐你就是一個百萬富翁﹐你就已經很富有了。你已經有了百萬富翁的心智﹐金錢將隨之而來。真的﹐就這麼簡單。

PAUL B. FARRELL

Reference:

2012年4月24日 星期二

怎樣改變你的人生?

我們中的大多數人都想改變一下自己或者自己的人生。我們吃得太多。我們抽煙。我們不鍛煉身體。我們身陷錯誤的職業。我們花錢太多,攢錢太少。我們愛上不該愛的人。

一些人想改變一些東西,一些人則想徹底改變他們的人生面貌。

但我們能改變人生嗎?如果能的話,該怎樣做呢?

查爾斯•杜希格(Charles Duhigg)可能已經找到了改變人生的金鑰匙。

杜希格是《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的一名記者,他花了三年時間採訪研究人員、營銷專家和神經科學家,以期更好地了解大腦的運作機理以及如何將相關知識運用於我們的日常生活。

他在自己的新書《習慣的力量》(The Power of Habit)中發布了研究的成果。

結論是:大多數時候我們是靠自動駕駛儀行進的,而我們卻沒有真正了解這一點。我們在很大程度上受習慣而不僅僅是自覺選擇的控制。

他寫道,“習慣是我們在某個時候有意識做出的決定,然後我們就不再思考了,而是一直這樣做下去,通常是每天如此。”

就連陷入危機的人也能夠用這種知識改變他們的人生。

我們不可能忘掉壞習慣。戰勝壞習慣的方式是學習新的、更好的習慣。

這本書開頭講述了“莉薩•艾倫”(Lisa Allen)的故事,莉薩•艾倫是一位年輕女士,她戰勝了自己的壞習慣。一開始,她超重、酗酒、吸煙,背負著債務,也沒有工作,她的丈夫也剛剛離她而去。而幾年之後,她成功瘦身,不再酗酒吸煙,有了工作和收入,生活走上正軌。她去跑馬拉鬆,買了房子,訂了婚,並開始念碩士學位。

她的這番轉變是從她下決心改變一個“基石”習慣開始的,她戒了煙。隨後,其他變化一個接一個地發生了。

杜希格稱,習慣是一種神經學現象。神經學家對莉薩•艾倫大腦的掃描圖像進行了研究,發現“與她的老習慣相關的一套神經系統模式已被新模式覆蓋。他們仍能觀察到與她過去的行為相關的神經活動,但這些脈沖已被新的脈沖擠佔。莉薩的習慣改變了,她的大腦也隨之改變了。”

但你該怎樣改變壞習慣呢?

杜希格稱,麻省理工學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的研究人員認為,所有習慣都可以分解為三個步驟:提示、習慣(他將其稱為“慣例”)和獎賞。

觸發習慣的第一步是提示,比如經過一家點心店,喝一杯咖啡,等等。獎賞是習慣真正要滿足的某種渴求。

改變習慣的訣竅是先辨別出這三大要素,然後讓它們向更積極的方向轉變。

他以自己的親身經歷為例來詳加說明。杜希格說,有段時間他不斷長胖。他是如何改變這種狀況的呢?

1. 找出壞習慣

杜希格注意到自己長胖了。為什麼?是什麼發生了變化?他意識到自己每天下午都會在工作之余休息一會兒,走到《紐約時報》社的餐廳,吃上一大塊碎巧克力曲奇。

2. 找出習慣的獎賞

你要尋找的真正獎賞或回報是什麼?換句話說,在杜希格的案例中,當初他形成這種習慣是為了追求何種回報?他在試圖滿足什麼渴求?

你可能認為答案是明擺著的。吃曲奇不就是因為想吃曲奇嗎?

這可不一定。吃曲奇是因為想吃東西嗎?是為了打發下午三點左右的無聊嗎?是以此為借口溜達一下嗎?還是為了借機與同事們在餐廳裡聊天?

有意思的是,杜希格並不了解確切原因,研究也顯示,大多數人都不了解這其中的原因。

他說,“我們通常意識不到我們行為背後的渴求。多數渴求事後回想起來都是顯而易見的,但當我們處於它們的控制之下時,卻極難發現。”習慣本身與習慣背後的真正獎賞或真正渴求之間其實存在巨大差別。

你該怎樣找到獎賞呢?杜希格推薦了一個簡單的三步走技巧:試驗、記錄、等待。

第一步是試驗:嘗試不同的其他習慣,看你能否感受到同樣的獎賞。

吃曲奇的習慣是否僅僅是溜達一下的借口呢?於是杜希格嘗試以散步來代替吃曲奇。

吃曲奇是不是因為想吃東西?於是他嘗試在辦公桌上放一個蘋果。

第二步,每一次試驗之後,嘗試寫下你腦海中最先出現的三件事,可以寫下“情緒、隨想、有關你的感覺的反思,或者就寫下你腦海中出現的頭三個詞。”

為什麼要這樣做?研究習慣問題的科學家發現,做筆記這種行為的功能非常強大。(認知行為治療師也認同這一觀點)。杜希格寫道,“它能迫使人在一瞬間意識到自己的想法或感覺,”還能幫助你在一段時間之後回想起這些情緒。

第三步,做完這些之後,他等待了十五分鐘。他定了鬧鐘。當鬧鐘響起來之後,他問自己:你現在還覺得特別想吃那塊曲奇嗎?

杜希格說,這十五分鐘是關鍵。比方說,如果在吃完蘋果或者散完步十五分鐘之後,你仍然覺得很想去餐廳的話,那你就還沒有找到什麼是真正的獎賞。

通過大量的試驗以及翻閱你的筆記,你應該能夠辨別出與你的習慣相關的真正獎賞。

3. 找出提示

一般來說,我們的習慣是由某些東西引起的。你在喝咖啡的時候會隨手點一根香煙。你吃過飯會想吃冰淇淋。諸如此類的例子還有很多。要想克服壞習慣,我們就應該找出提示。

科學家已經發現,提示一般可歸入五個范疇:地點、時間、情緒狀態、其他人、習慣臨發生前的行為。

杜希格的提示是什麼呢?為找到提示,他一直等到渴求來襲,然後他記下五件事:我在哪裡?現在是幾點?我的情緒狀態是什麼?旁邊有哪些其他人?渴求臨出現前的行為是什麼?

幾天後,他分辨出了他的提示:時間。

每天下午3:30左右,他總想放下工作消遣一下,他說,就是那種跟朋友八卦幾句的消遣。

並不是人人都跟莉薩•艾倫一樣。但我敢肯定,每個人都希望甩掉自己的某些習慣。


Reference:
http://cn.wsj.com/big5/20120420/trv075618.asp?source=newsle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