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21日 星期二

《上流力》面對逆境 學懂堅持的重要

陳振康回憶18歲的時候,一家9口住在紅磡唐樓。有一天全部家人一起食飯,陳想起身添飯,幾乎撞跌背後的外甥,因有感而發:「將來我會買一層樓。」可能當時他說「會買」而不是「想買」,陳的大家姐聽到後「噗」的一聲笑了起來。多年後他果然買了一層單位給父母居住,為外甥的單位付首期。

陳在年輕時,一名女同事對她說退休時要有三層單位:「第一個單位用作自住;第二個收租,維持基本生活;第三個都是收租,收到的租金可以用來旅行、養車、養狗……所有生活享受都靠它。」陳覺得很有道理,更決定在1996年開始行動。

陳當時已經「上了車」,住在紅磡一個自置物業。雖然還要供款十幾年的銀行按揭,但在這個「三個單位退休計劃」中,可算是完成了第一個目標,還有兩個,便繼續想辦法。

買樓炒孖展 慘遇金融風暴

到了1996年年底,陳留意到黃埔花園    一個556呎的「筍盤」,業主開價240萬,他還價235萬,對方竟然肯賣,當時樓市炒得火熱,業主沒有封盤反價已是幸運,陳心想「唔買就執輸」,當晚隨即落了「細訂」,翌日到銀行做了一份專業人士透支計劃作首期,餘額以按揭貸款,分20年供款。

幾個月後,樓價繼續飈升,帳面計算他第二個單位賺了幾十萬,心中暗喜,覺得自己做了一個「英明決定」。每天下班後,陳便去睇樓,最後留意到另一個黃埔花園923呎的大單位,以615萬元成交,雖然價錢較高,但以當時樓價計算實在是「物有所值」。他用第一個物業加按做首期,餘額做按揭,然後把物業租給一個韓國    商人,租金補貼部分供樓費用。

當時「銀行水浸」,借錢易如反掌,買樓之外,他還借「孖展」買股票。買樓升值加上股票賺錢,真是左右逢源,之後他遇上現時的老闆,獲聘為公司任財務總監,年薪接近七位數字。

陳的新工作上任日期是1997年7月,之後亞洲金融風暴令香港樓價「插水式」下跌,滿街都是負資產人士,而陳手上的股票也損失慘重。

屋漏兼逢連夜雨,那個韓國租客突然回國,離開前沒有退租,害得陳苦等三個月,既收不到租金,又找不到人,最後還要花律師費,找法庭人員去「破門」收樓,人去樓空,欲哭無淚。

陳當時三個單位欠下銀行800多萬元。那時利息高,每月供款近10萬元。韓籍租客「搬走」後,找不到新租客,少了租金收入,每月薪金還不夠供樓。那時他本想賣出黃埔花園的大單位,但樓價實在太低,最後決定放棄第一個單位,自己則搬到那大單位居住。

面對逆境 學懂堅持的重要

陳現在回想,他之所以成為負資產人士,與「退休時要有三個單位」這個目標無關,而是自己不自量力,以為「有前無後,打死罷就」,完全不顧及風險,盲目投資。不過他認為,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因在這樣混亂的情况下,學懂了「堅持」的重要。

陳當時心想:「幸好我還有工作。」但由於經濟不景氣,新公司業務大不如前,不久之後,同樣面對嚴重的財務危機。經濟環境愈來愈困難,雖然被裁員的不是他,但減薪亦在所難免。除了收入大減之外,還要面對公司上下的壓力,老闆愁眉苦臉,同事士氣低落,陳曾經作了最壞打算,就是「劈炮唔撈」,最多申請破產,幾年後又是一條好漢。

然而,陳認為在這關鍵時刻,最重要的事就是要「堅持」。老闆要他堅持下去,為公司開源節流;同事要他堅持下去,帶領他們走出困境;阿媽要他堅持下去,別讓她茶飯不思;他自己也要堅持下去,不想自己就此一蹶不振,倒地不起。

最終,捱過了最困難的時刻,陳為現時的老闆工作了14年,看到集團由最初的一家上市公司變成四家。當年只有1億的資產值,變成了今天的60億元。

「留守」黃埔 保留負資產時富足感

雖曾親歷負資產,陳卻認為是難得的經歷,「(當時)我覺得我的生活很富足,你看,我家住黃埔花園,雖然是負資產,總算有地方住;每天早餐12元,午餐如非公務,到飯堂消費32元,晚餐奢侈一點,50元一定搞掂。另外衣服基本上幾套西裝、有衫替換,加上學樂費,每個月的人工維持基本生活,綽綽有餘。」

時至今日,以陳經濟能力,足可遷往半山或赤柱    居住,為何仍「留守」在黃埔花園?原因便是要保留當時負資產仍感到人生富足的感覺。(部分內容節錄自陳振康所著的《上流力》)

《上流力》機會唔等人 儲蓄作準備

「無樓女友話唔肯嫁我!」道盡不少急於「上車」買樓的年輕人心聲。樓價貴、置業難,新一代「負能量」充斥。並非含著銀匙出世、靠自己不斷打拼而已成為4家上市公司主席或董事總經理的陳振康,以也曾是年輕人的過來人身分,認為年輕人渴望買樓或脫貧並非急功近利,反倒是力爭上游的推動力。
陳近日出版書籍《上流力》,聲言自己不善交際,曾被朋友譏為「宅男CEO」,及後覺悟,主動交友,開放自已,令到職場成就突飛猛進。他在書中教導80後應如何「脫宅」(拒做宅男)、上位、如何爆發向上流的力量。陳鼓勵年輕人可有置業的理想,但要不成為「空想」,首先是儲蓄,拒作「月光族」!

鼓勵買樓 供樓是推動力

80後向局長鄭汝樺    申訴樓價過高,無樓不能成家,在社會引起莫大的迴響,鄭局長認為新一代太急進,「不鼓吹要買樓先有幸福」。但陳振康覺得,年輕人想買樓的渴望,等同每個人都想人工高些、生活好些,是正常的人生目標。「我鼓勵人買樓,因為供樓係一種推動力,推動口的人努力向上」。

他認為,樓市有周期,樓價必定有向下的一天,到了可以入市的一刻,除了心要定、眼光要準外,最關鍵是有上車的首期。「上車第一步就係儲錢,去開個獨立戶口,唔好拎支票簿、提款卡,要每月積存有入無出,唔經唔覺就有可以投資嘅本錢。」

機會唔等人 儲蓄作準備

他指過去自己同好多年輕人一樣,是一個名副其實的「月光族」,月月清袋,薪金不知花到哪裏去。即使年薪早已超過百萬,積蓄依舊不多,後來開了個只入不出的銀行戶口,一點一滴積累,漸漸有了可以發揮的威力。

「我唔相信一生人都無遇到機會,但機會唔等人,既要有儲蓄投資的本錢(生活以外的金錢),也要做好入市的準備。」陳振康強調的「準備」是對投資的鍛煉,要多做功課,多了解市場運作,以及對風險的控制。

市場上有好多看似輕易賺錢的炒家,他勸勉青年人「睇口野唔可以睇表面,佢口地嘅成功唔係巧合,係透過風險計算、對市場敏銳嘅觸角,以及眼光嘅考驗。」要抱有向炒家同投資者學習的心,炒家不是次次贏錢,他們經歷多次跌市仍然不倒,一定有個人之處。就以宏安集團    旗下管理多個街市而言,每個檔位的佈局擺位都要極盡心思、考慮周詳,計算好風險及回報。

「小環境」也可大作為

有人話︰從前發達容易,搵食難;現在搵食容易,發達難。陳氏出書教人向上流,希望改變社會觀點,即使生活水平提高,競爭變得激烈,不等同向上流會困難,要抱著「小環境」也可有大作為的心態,只要有心有毅力,非洲    小國一樣可以當族長。

他覺得香港背靠中國,不單止盡享資金和經濟的優勢,而內地移民到香港,不論富或窮,但能刺激港人的鬥心,亦且港人不會日本    的「老化」。如年輕人只懂怨天尤人,每日只懂說「為何我不姓李」,只會被淘汰。

2010年12月6日 星期一

三高黃金剩女增 難覓鑽石男

工作 vs 愛情? 香港人越來越因為工作而忽略了愛情和家庭。面對事業心重的你,你會點揀?不過,如果遇到心儀的伴侶,便不應輕易放過了。

對於香港的專業未婚人仕的增加,產生了種種不同的商機。怎樣去覓得商機,便要靠你怎樣觀察他們的生活模式了。

~~~~~~~~~~~~~~~~~~~~~~~~~~~~~~~~~~~~~~~~~~~~~~~~~~~~~~~~~~~~~~~~~~~~


三高黃金剩女增 難覓鑽石男

 (經濟日報)2010年12月6日 星期一 06:00
【經濟日報專訊】「男婚女嫁」在近代來說似乎已不合時宜,婚姻觀念愈來愈薄弱,不婚、離婚數字與日俱增,令社會結構出現不少變化。本報將一連數日,探討在新婚姻時代中社會出現的問題、衍生的困難及出路。

港男港女因「公主病」和「電車男」令雙方各走各路,初婚年齡愈推愈遲的同時,據統計處數字顯示,去年本港「剩女」大軍突破30萬,她們不是不想嫁,而是未遇上那個「他」,其中三高「黃金剩女」(即高學歷、高收入、高職位)特別難找「鑽石剩男」;有剩女積極參加「極速派對」、報讀MBA,甚至送花追男仔,只為擺脫「剩」行列。

﹏﹏﹏﹏﹏﹏﹏﹏﹏﹏﹏﹏﹏﹏﹏﹏﹏﹏

有條件男人 一早結了婚

「剩女」意指30歲以上單身女性,隨著本港女性教育程度及收入增加,港「剩女」人數不斷壯大。統計處去年數字,35至44歲從未結婚的女性有12.5萬人,較96年的6.71萬人,大升86%,45至54歲的升幅更驚人,去年有6.99萬人,較96年1.4萬人飈升近3倍。

35至44歲未婚女 14年升86%

在某上市公司任高級副總裁的會計師公會理事趙麗娟(Susanna)年逾40,絕對是單身貴族,她一語道破「黃金剩女」多的原因:「有條件的男人一早結了婚,現在職業女性經濟獨立,除非拍拖比目前狀況更好,否則對方是一個負累和包袱,勉強走在一起很辛苦!」

要有才華 不介意職位收入低

Susanna性格爽朗,在會計界很有名氣,偏偏沒甚追求者,她坦言,不介意男友職位及收入低過自己,但起碼對方須有才華,例如是音樂家或畫家,話雖如此,亦有「底線」,就是男方不能視她為「搖錢樹」。

她表示︰「請不要以為我可以養他,完全不可接受!其實女人希望有個誠實可靠的膊頭依靠,但這個膊頭很難找!」

Susanna曾經有一段刻骨銘心的愛情,但最終未能開花結果。當她還是高級經理時,曾與一名普通小職員拍拖,職級及收入相差一大截,當時「戀愛大過天」,懶理人家閒言,最難聽是指男方「掘金礦」,惟日子久了,問題浮現。

與小職員拍拖 對方被指掘金礦

「男方有很大壓力,對感情完全沒信心,我支持他,但有時感覺很累,加上對方要到內地工作,有那麼多北方佳麗,最後還是分手了!」

逾5年沒拍拖,Susanna坦言「唔憂嫁」﹕「我之前有數段有質素的愛情,其實結婚只是一種形式,有夫婦結了婚,卻未曾戀愛過!」

有時Susanna會相約三五知己「剩女」歎美食、做運動、學跳舞、寫文章、到咖啡室看書,生活多姿多采。

被問到香港「剩女」多的原因,Susanna指最大問題是供求失衡,笑言:「內地有無限量供應,總之男人愈大愈多choice,女人愈大愈少choice!」

﹏﹏﹏﹏﹏﹏﹏﹏﹏﹏﹏﹏﹏﹏﹏﹏﹏﹏

港女首約會 「你幾多人工」

「你有幾多人工?」、「你有無車、有無樓?」、「可唔可以買個Prada手袋俾我?」港女的現實程度,嚇怕一眾「鑽石剩男」,首次約會已斷定「死亡」,不存任何發展機會。任職金融界的徐燦傑(Jeslie)有4個碩士銜頭,是港大電子金融服務榮譽助理教授,年約40歲,單身,理由是:「工作忙,沒時間,男人始終不會像女孩子般焦急。」甘願繼續當「鑽石剩男」。

男榮譽助教 指部分港女現實

Jeslie曾與女孩子約會,但未有進一步發展。他坦言,專業人士工作忙碌,下班後已沒半點心情「蒲」,且男人40正處於事業博殺期,他早前拼命進修    讀書,考試檔期朋友聚會亦要被迫「甩底」。

他表示,部分女性較實際,首次約會便會試探男方「家底」有幾厚,甚至向他暗示希望獲贈一個名牌手袋,Jeslie笑言:「無下次!」

任首席設計師的Kevin今年38歲,月入4萬元,曾拍拖3次,但大多因工作經常出外公幹,難投入時間維繫感情而分手。身為「鑽石剩男」的Kevin坦言,正尋找終身伴侶,可惜身邊朋友努力介紹,仍無結果。

「這些女孩子大多是20多歲,第一次見面就問:『你有幾多錢人工呀?』『有無樓㗎?』」他心裏一沉,認為這些女生只重物質,麵包比愛情重要。

但骨子裏,Kevin對真愛有憧憬,希望尋找年紀和人生閱歷相近的單身女性,因彼此話題及思想較接近,但汲取失敗經驗,Kevin認為首先要轉工,才可以投入更多時間開花結果。

35歲男擁豪宅 享受單身生活

同為高學歷,高收入及高職位的「鑽石剩男」,35歲的Ken(化名),擁有一層市值3,500萬的君臨天下豪宅單位,月入逾10萬,但他偏偏沒拍拖,是眾女孩子心目中的「筍盤」。Ken相信緣份天注定,一直對感情沒強求,未有刻意安排相睇聚會,即使到40、50歲仍未拍拖或結婚,他亦沒所謂,皆因他十分享受單身生活:「倒不如想下如何炒樓賺錢,賺夠錢退休還實際!」

剩女求偶難,有女性積極報讀工商管理碩士課程(MBA),以助覓得「鑽石剩男」。前港大經濟及工商管理學院助理院長、現職Cornell University亞洲院長陳維康坦言,報讀港大兼職MBA課程的男女比例,10年前是7比3,至今比例已變為4比6。

他亦發現,MBA學員結婚愈來愈遲,平均年齡約35歲,逾半仍未婚,相信是投入較多時間為事業博殺,及樓價高企,亦令他們對婚姻卻步。

﹏﹏﹏﹏﹏﹏﹏﹏﹏﹏﹏﹏﹏﹏﹏﹏﹏﹏

剩女尋婚三個案

聚會擦出愛火花 閃電結婚

Ada(化名)兩年前是某大學的行政部高級主任,年逾30歲仍未婚,現已成為家庭主婦,育有1個月大的兒子,全職「湊仔」。

她坦言,自己一直「恨嫁」,可惜業內女性居多,苦無合適對象,故多年來積極參與朋友的聚會,擴闊圈子。她曾參加一對一的婚姻介紹活動,與任職飛機師、律師、會計師的「優質剩男」會面,約見10人花費約6,000元,可惜最終未能擦出愛火花。在某次朋友聚會上,她遇上任職金融界的現任丈夫,並閃電結婚。她認為,現時女性遇上合適的對象,應主動傾談︰「第一次見面,已知道是不是傾得埋、有沒有火花,這個最重要!」

----------------------------------

有份工沒用 好老公最重要

「有份工沒有用,有好老公最重要!」這是Kit(化名)的座右銘,年屆27歲的她,其實未稱得上剩女,但大學畢業後已急不及待要找對象,甚至為識男仔而轉行。

畢業於城市大學    的Kit,原在某大型金融機構任職客戶服務部,起薪點約1.1萬至1.2萬元,晉升前景不俗,但她歎言,公司前線多為女性,男同事又太過功利和野心大,與她心目中的穩重、貼心相距甚遠。

最後她毅然辭工,轉往統計處資訊科技部門工作,薪金相若︰「公司有100個男人,但只得1個女性,女的當然吃香!」不久她成功找到現任男朋友,隨即在Facebook更新狀況「in a relationship」,公告天下。

----------------------------------

每日贈自製蛋糕 終被打動

在某公共機構人力資源部門工作的Sofia(化名),面貌及身材娟好,但不放過任何機會,入職不久,便心儀某位男同事,她立刻採取強勁攻擊,包括每日送自製的小蛋糕、小飾物,或是買來的巧克力或公仔,務求令男方每日有不同驚喜,堅持了1個月,終成功追到現任男友。

http://hk.news.yahoo.com/article/101205/23/lm4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