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年8月2日 星期一
王先生今年34歲,月入1.2萬元,在扣除每月必要開支後,尚餘6,000元盈餘。此外,王先生有30萬元儲蓄,他希望以此儲蓄作首期,買入物業自住或作投資之用。他想知道自己是否負擔得來,並問置業自住或將物業出租,兩者風險分別有多少。
其實,以王先生的月入和儲蓄狀况,他的資產值未算相當充裕。他必須留意,倘承做七成以上的按揭,需要為按揭保險付費,有關開支加上經紀佣金,實際支出並不少。因此,即使他有30萬元的儲蓄,並不代表他可以用盡作300萬元物業的一成首期。筆者就以30萬元作上限為王先生計算,估計他最多可負擔約190萬元的物業。倘王先生買入190萬元之物業,撇除19萬元的一成首期開支,按揭保險費、經紀佣金和律師費等開支共約10萬元。計及首期和其他開支,差不多就是他可負擔的上限。
買樓收租 涉及問題多
倘以190萬元的樓價為上限,王先生或可考慮一些新界區屋苑。以此預算,料可買入一些兩房間隔的細單位上車盤,估計該類單位可以6000至7000元承租,租金回報估計約4至5厘(租金回報率=每年租金收入÷物業成交價)。倘王先生打算買樓作投資用途,應考慮此租金回報水平是否滿意。
至於出租物業的風險,包括加息、樓價下跌和遇到租霸等。首先,加息會影響供樓負擔,現時香港正處於低息環境,按揭息率低至1厘以下,但倘未來經濟復蘇、通脹重臨,則香港有機會跟隨外圍加息,尤其是美國 和中國。以樓價190萬元為例,倘承做九成按揭,供款期30年,若按揭息率為1厘,每月供款為5500.04元;若按揭息率為2厘,每月供款將升至6320.49元,每月供款增加約820元,最重要的是後者供款已超越王先生的每月盈餘。
業主亦怕遇到租霸。租霸是指一些經常未能準時繳交租金的租客,倘遇上租霸,除會影響業主的租金收入,亦有可能造成單位的不必要損耗。此外,業主亦要負責單位的結構維修和折舊等問題,有關開支亦難預算。撇除上述的風險,業主買樓還有機會遇到樓價下跌的風險。
倘加息超負擔
相反,倘王先生計劃將物業留來自住,則至少不需要面對租霸的問題,不過樓價下跌和加息等風險因素仍然存在。
其實,筆者不知道王先生想置業的原因,如想訓練獨立生活,實屬無可厚非,但他要注意離家獨居,所有開支均要獨力承擔,有機會一闊三大,令每月開支大增。如王先生當置業是一種投資,則他應考慮有關租金回報是否滿意。其實,以王先生的個案,置業預算不多,若想為儲蓄增值,可以考慮其他的投資計劃,例如買賣股票或基金。
倘王先生考慮其他投資方法,可先扣除6個月的開支作備用現金,餘額約26萬元用作一筆過投資,至於每月6000元剩餘則可用作增加投資本金。以中風 險的投資組合計算,假設年回報為8%,則上述的26萬元和每月的6000元投資,在10年後約值166萬元。
筆者再推算出租物業方面的收入。倘租金收入以每年4%的幅度上升,則10年共收租約97.1萬元,但其間的物業按揭利息開支為14.6萬元,實質淨收入為82.5萬元。其時王先生尚欠約120萬元之樓按供款,倘樓價無升跌,則上述租金回報和物業資產值(扣除未償還貸款)合共約152.5萬元。以此看來,兩種投資的回報相若,惟樓價的下跌風險、轉租客的收入真空期,以及維修保養等因素還未計算在內。
月供基金目標年回報8%
當然,任何投資都有風險,買賣股票或基金亦有其風險因素存在,王先生宜好好衡量自己的風險接受水平,才考慮選擇哪一種投資工具。不過,物業是一筆過的投資,好處是情况再差,物業也可留來自住,主要風險則是投資過於單一;相比之下,月供基金可一籃子買入不同市場的不同股票或債券,同時以月供方式分散高追的風險。
若王先生有興趣月供基金,並假設可承受中度投資風險,他可考慮買入30%亞洲股票基金、15%拉丁美洲基金、40%環球債券基金和15%農產品基金,目標回報約8%。整個投資組合包括亞洲和拉美地區,同時包括股票、債券和商品等投資工具,能做到有效分散投資風險。至於詳細的投資情况,則可向專業的理財顧問查詢。
凱基證券亞洲助理副總裁 鄧紀茵
來源: 《明報》